捷嘉 ·关注 | ①澳大利亚贸易部长:希望扩大对华贸易往来②猪价僵持运行 年内低点是否已过

★ 目录 ★

01

何立峰与隆巴尔共同主持第十次中法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

02

澳大利亚贸易部长:希望扩大对华贸易往来

03

猪价僵持运行 年内低点是否已过

04

肉牛养殖周期有望迎来向上拐点 牛肉价格已筑底回升

05

爆单!中美航线一舱难求,集装箱运价狂飙300%,港口已深陷抢运潮

01

何立峰与隆巴尔共同主持第十次中法

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

第十次中法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15日在法国巴黎举行。对话中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对话法方牵头人,法国经济、财政和工业与数字主权部部长隆巴尔共同主持对话。

  何立峰表示,去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习近平主席和马克龙总统就深化双边关系与合作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中方愿同法方一道,落实好两国元首重要共识,密切多边国际事务协调,维护开放合作的国际经贸环境,充实双边经济财金合作内涵,挖掘互利合作潜力,着力营造良好的贸易投资环境,为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注入新活力,同时带动引领中欧合作实现新发展。

  隆巴尔表示,法方高度重视对华关系,愿同中方一道,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法方将进一步为中国消费者提供高质量产品。法方将提供更好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中国企业赴法投资展业,推动法中经济财金领域务实合作取得更多积极成果。

  对话期间,双方围绕多项议题进行了深入沟通交流,签署了中法禽肉和种禽种蛋合作文件。会后,何立峰和隆巴尔共同出席了中法企业家座谈会,并分别致辞。


  在法期间,何立峰还调研参观了法国家庭农场,并会见了法国化妆品、医药和航空等领域企业代表。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年5月16日 07点38分


02

澳大利亚贸易部长:希望扩大对华

贸易往来

财联社5月16日电,澳大利亚贸易部长法瑞尔日前表示,中国是澳最大贸易伙伴,希望扩大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法瑞尔在接受《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采访时说,澳大利亚将抵制美国政府施加的压力,拒绝在贸易问题上联合对华施压。


来源: 财联社

发布时间:2025年5月16日 16点28分


03

猪价僵持运行 年内低点是否已过

猪价已僵持运行两月,当下猪价难涨难跌,年内低点是否已过?未来6个月,需求或先减后增,理论供应或持续增加,猪病、二次育肥等因素或打乱理论供应节奏,5-10月份猪价或震荡下滑,年内低点或出现在四季度。

  猪价涨后继续僵持

  2025年养殖端产能释放,除4月中旬二次育肥支撑猪价短暂上涨外,从3月份直到5月中旬,猪价基本处于持续横盘状态,猪价难涨难跌。5月15日,卓创资讯监测全国瘦肉型生猪均价为14.68元/公斤,环比下跌0.07元/公斤。当下业者对后市看法不一,猪价涨跌均缺乏足够动力,年内猪价低点是否已经过去?

 未来6个月需求或先减后增

  卓创资讯数据显示,4月份终端需求提升,月内鲜销量平均为14.80万头,环比增加6.21%;部分屠宰企业承接国储订单,冻品库容率上升,4月平均为18.79%,环比上升0.35个百分点,二者共同支撑4月份生猪屠宰量增加4.88个百分点。

  未来6个月,生猪需求或大致按照季节性走势运行。其中,5-7月份,气温逐渐升高,院校放暑假,屠宰企业订单或减量,屠宰量或减少;8-10月份,院校开学,天气逐渐转凉,需求或提升,屠宰量或有上升空间。从冻品情况看,据卓创资讯调研,未来6个月,屠宰企业或无较高的入库积极性,冻品库容率或保持微降态势,不乏屠宰企业被动入库可能,但对屠宰量影响或较小。综合来看,未来6个月屠宰量或先减少再增加。

未来6个月生猪出栏节奏或先快后慢

  从产能周期看,前推10个月的能繁母猪存栏量能推算当下的生猪理论出栏量,卓创资讯监测196家样本企业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变化为-0.18%-2.38%,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变化为-0.12%-0.64%,综合来看,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微增,对应5-10月份理论供应量或持续增加。

  但猪病、需求、二次育肥会影响养殖端的出栏节奏与实际供应量。

  从养殖端出栏节奏看,5-8月份气温逐渐升高,市场偏好小体重生猪,养猪端或有降体重操作;夏季高温湿热,易引发猪病,或进一步导致养殖端出栏节奏加快,交易均重或下降。9-10月份,猪病高发期过后,养殖端或逐步恢复出栏节奏,同时气温逐渐下降,大体重生猪需求旺季逐渐到来,养殖端或有增重操作,出栏节奏或放缓,交易均重或上升。

  从二次育肥的角度讲,截止到4月底,卓创资讯监测业者补栏二次育肥的进度为45.8%,后市仍有一定补栏空间。但当下肥标价差收窄,养殖户对后市大猪看涨意向不强,二次育肥心态或趋于谨慎。综合来看,5月份或仍有部分二次育肥,但入场量有限,且前期二次育肥生猪或陆续出栏;6月存在猪病风险,二次育肥补栏热度或有限,出栏或增加;7-8月份,肥标价差或有扩大空间,同时部分养殖户意向在国庆节、中秋节前出栏大猪,二次育肥入场或微增,且前期仔猪腹泻或导致生猪供应减少;9-10月,由于业者对年底行情多持悲观态度,二次育肥热度或降低,国庆节、中秋节前二次育肥或有集中出栏现象。

  结合理论供应、猪病、二次育肥来看,未来6个月实际供应或震荡增加,期间或存在微减情况。

  年内猪价低点或出现在四季度。综合以上对生猪供需的预测,受产能释放影响,5-10月份猪价或震荡下滑。未来6个月,受前期仔猪腹泻与二次育肥补栏影响,猪价高点或出现在7-8月份;8月后,因为二次育肥出栏、产能释放,猪价或震荡下滑,低点或出现在四季度。


来源:卓创资讯

发布时间:2025年5月16日 16点20分


04

肉牛养殖周期有望迎来向上拐点 

牛肉价格已筑底回升

兴业证券发布研报称,肉牛养殖来看,伴随产能去化和进口价格走高,2025年国内肉牛市场供给将呈现边际收紧态势,行业周期有望迎来向上拐点,牛肉价格已筑底回升。奶牛养殖方面,目前原奶价格已逐渐接近养殖成本线,若下半年消费预期好转,原奶价格拐点则有望到来。

兴业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牛养殖周期较长,且国内肉牛养殖规模化程度远低于奶牛

肉牛从母牛怀孕到商品牛出栏需38个月,而奶牛从犊牛至泌乳期需至少2年,偏长的养殖周期决定了其产能去化后供给恢复较慢。其中国内肉牛养殖因周期长、风险高、产业链一体化程度低,产业以散户为主导,规模化程度远低于奶牛。

2018年后国内牛肉和牛奶产量明显增长

国内牛肉和牛奶产量在2006-2018年期间总体平稳,2019-2023年随着消费快速增加及行业产能扩张,国内产量明显增长,但两者供应仍需进口补充。

我国肉牛和奶牛产业周期性明显,价格受供需两端影响均较大

国内肉牛产业经历了三轮7年左右的周期( 2003-2010年、2010-2017年、2018年至今),奶牛产业同样经历了三轮4-6年的周期( 2008-2012年、2012-2018年、2018年至今)。其中牛肉和牛奶需求端受居民消费能力、食品安全事件等影响,供应端则易受疫病、环保政策、进口量等外部因素冲击,两者与猪肉的不同之处在于需求收入弹性更大。

价格下跌后产能开始去化,行业供需拐点渐近

受2022年起国内消费增速放缓、行业产能扩张影响,国内牛肉及牛奶价格高位下跌。肉牛行业在经历18个月亏损后,2024年末存栏同比降4.4%,母牛产能已出现去化,2025年叠加海外牛肉价格上涨及进0政策趋严,国内价格压力有望缓解,未来周期或逐步上行;奶牛养殖端则持续亏损达16个月,前期产能减少已逐步兑现至原奶供应,2024年国内牛奶产量同比降2.8%,若需求回暖(消费淡季结束+经济复苏),原奶价格或于2025年下半年企稳回升。


来源:智通财经网

发布时间:2025年5月16日 10点58分


05

爆单!中美航线一舱难求,集装箱

运价狂飙300%,港口已深陷抢运潮

近期,国际航运市场出现明显升温,外贸出口需求强劲推动船公司积极调配运力。美线集装箱运输成为当前市场最热门航线,不少舱位出现"爆单"现象。

船运公司面临订单激增,美西方向40英尺集装箱报价已达3000至3200美元,美东方向则升至4000至4200美元。据贸易追踪机构数据显示,从中国到美国的集装箱运输预订量增长近300%。市场询盘量出现倍增,反映出企业加紧出运货物的迫切需求。

航运业内人士透露,部分船公司此前曾缩减美国方向运力,导致当前美线运力与需求出现错配。这一供需失衡状况推动运价持续走高。部分货运从业人员表示,集装箱运价每天水涨船高,预计下月美线运价可能超过5000美元。

多家航运企业已开始采取应对措施。船公司正将欧洲、中东、地中海等航线运力调回美国航线,但运力恢复至少需要1至2周时间。业内专家提醒,若美国港口处理能力不足或发生劳资纠纷,可能会重现港口拥堵风险。

对于运价走势,分析人士认为,5月至7月期间运价可能出现明显回升。今后一段时间中国出口美国货物预计将明显增长,但集运市场走势还需考虑班轮企业运力调配等综合因素。

在宁波舟山港,部分外贸企业曾暂停发货,但目前这些货物正陆续恢复发运。该港口表示将继续高效协同整合港航资源,助力浙江外贸企业加速拓展国际市场。

这一轮航运热潮对外贸企业既是机遇也带来挑战。有分析指出,"抢运潮"本身就是一个风口,订单释放带来出货量增加,但完成订单的企业未必能获得最高利润。航运业和出口企业需平衡短期收益与风险,同时为潜在的政策反复和供应链中断预留弹性空间。

外贸专家建议,中小型企业应以自身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未来企业竞争将更加倚重科技实力,企业应加大科技投入,推动技术升级换代。对于物流供应链企业,可探索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重塑物流生态,实现降本提质增效。

中国外贸正加速向高价值链迈进。专业人士指出,中国正逐渐向产业"微笑曲线"两端攀升,不仅拥有高科技优势,还具备布局中低端全产业链的潜力,这是其他区域市场难以比拟的竞争优势。

从地域分布看,多地外贸企业已重启对美市场供应。上海松江区、江西赣州等地的外贸企业迅速恢复生产,厂区工人全员上岗,各工序紧张有序运转。一些企业表示已有订单排至下半年九月份,美国订单量有望突破亿元规模。

与此同时,广东深圳盐田港、上海港等关键港口正紧急调整调度计划,全力应对美线出货高峰。各港口每天都有多班船舶前往美国,支撑中美贸易往来快速复苏。


来源:金融界

发布时间:2025年5月16日 08点13分


JIEJIA' NEWS

微信号|cccbn888

网站|news.cccbn.com


本文内容来源于已标注的公开渠道,仅作信息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司处理。

相关文章